鉗口(Clamp Tip):這是施夾鉗最前端的部分,用于直接接觸和操作組織。鉗口通常設計有精細的齒紋或夾持結構,以確保對組織的牢固抓取。操作桿(Manipulating Handle):通過醫生的手部操作來控制鉗子的開合。操作桿可以是直的或彎曲的,以便適應不同的手術空間。關節(Joints):鉗口與操作桿之間的連接部分,允許鉗子進行開合和角度調整。關節設計要靈活,以便在狹窄或復雜的空間內進行操作。控制裝置(Control Mechanism):位于操作桿上的部分,用于控制鉗子的開合。可能包括旋鈕、撥動開關或杠桿等。固定裝置(Retention Mechanism):用于固定鉗子開合狀態,防止在手術過程中意外松開。可能是一個簡單的鎖定裝置或更復雜的鎖定系統。連接部分(ConnECTion Port):這是施夾鉗與內窺鏡或其他醫療器械連接的部分。設計成可以適配特定的內窺鏡通道或手術器械接口。手柄(Handle):醫生握持的部分,提供舒適的握感和足夠的控制力。手柄可能包含防滑設計或紋理,以增加握持的穩定性。支架(Support Structure):施夾鉗的內部結構,用于支撐和固定其他部件。支架設計要堅固耐用,以確保手術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導線或電纜(Cable/Wire):如果施夾鉗是電動的,可能會有導線或電纜連接到電源或控制系統。消毒接口(Disinfection Interface):用于方便地對施夾鉗進行消毒處理的部分。設計要便于清潔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文章來源于東方醫療器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