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技術賦能下,智能化醫療裝備發展駛入快車道。近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智能化醫療裝備產業藍皮書(2024年)》顯示,全球智能化醫療裝備市場規模預計在2023年至2032年期間以12.3%的復合年增長率從1720億美元增長至4740億美元,北美占據最大市場份額,但亞太地區增速最快。其中,我國數字醫療市場規模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0.73%。
市場規模的擴張,離不開豐富的應用場景。智能化醫療裝備目前主要應用于4類場景,分別是智能診斷、智能治療、智能監護與生命支持、智能康復養老。隨著技術迭代和需求變化,四類應用場景分別呈現不同發展特征和趨勢。
智能診斷通過對大規模醫療數據的計算和學習,能檢測出醫生不容易識別到的細節,降低醫生的誤診漏診概率,實現疾病診斷和決策的智能化,提升了診斷的效率與準確性。智能診斷發展最為成熟,正逐步實現多部位、多病種、多模態全面覆蓋,同時其服務模式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患者為中心”,診斷裝備趨向移動化、居家化、自主化。報告顯示,智能診斷產品在我國目前已獲批的智能化醫療裝備中占比近80%。
智能治療裝備能夠輔助或替代醫生進行精準治療,可有效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精準度和安全性。隨著需求增加以及智能技術與醫療裝備結合的不斷深入,智能治療裝備所涵蓋的范圍逐步擴大,智能治療裝備產品功能性能不斷提升,應用更加多元,產業發展方向逐漸明確。手術機器人是智能治療領域的熱點應用,2023年手術機器人賽道位列中國數字醫療領域融資數量第一名。
監護與生命支持類裝備是指用于長時間維持患者生命指征的醫療器械。由于我國慢性疾病人數的增加,加之人們自我健康管理意識的提升,監護與生命支持類裝備從過去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監護,逐步擴展到普通病房、基層醫療單位甚至家庭監護場景,相關裝備的需求量不斷增長。隨著人工智能、通信技術、芯片和材料等技術的發展和突破,監護與生命支持類裝備實現對生理參數的實時、精準的監測和分析,相關產品走向數智化、微型化、可穿戴化和集成化。
智能康復養老可分為康復和養老兩個方面,智能康復主要幫助腦卒中、神經損傷、阿爾茨海默病等患者實現功能恢復,智能養老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安全照護、精神慰藉等服務。我國老齡化人口數量持續增長,智能康復養老市場巨大。
盡管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但智能化醫療裝備在產品應用方面仍有不足。報告指出,我國智能化醫療裝備企業對于臨床場景挖掘不足、創新研發投入不足,研發與應用間契合度較低,產品市場陷入同質化、低質化競爭局面。多數企業規模小,品牌知名度較低,品牌創建、品牌營銷等方面有待加強。此外,雖然智能化醫療裝備具有諸多優勢,但市場接受度仍需時間。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