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精準打擊回流藥、串換藥等騙取醫保基金行為,根據國家醫保局統一部署,自2025年4月1日起,安徽省全面實行醫保定點零售藥店“依碼結算”,要求定點藥店按“應掃盡掃”的原則及時全量采集上傳藥品追溯碼至國家(安徽省)醫保信息平臺,醫保藥品賣藥必掃碼,買藥請驗碼,無碼醫保不結算。
追溯碼,是藥品的“電子身份證”,是每一盒藥品從生產出廠時就被賦予的唯一身份標簽。為充分利用藥品追溯碼的唯一性特點,實現藥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根據國家醫保局總體部署,安徽省自2024年6月以來積極推動定點醫藥機構藥品追溯碼采集工作,成立由省醫保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采集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安徽省醫保藥品耗材追溯碼信息采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安徽省醫保藥品追溯碼信息采集和應用技術指引》等文件,全面組織各地加快推進追溯碼采集擴面提質工作。今年1月,安徽省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定點醫藥機構醫保藥品追溯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細化“應采盡采、依碼結算、無碼不付”的時間要求和工作路徑,明確從4月份開始對定點零售藥店全面實行“無碼不付”,并逐步拓展至全省定點醫療機構,通過新技術手段和大數據賦能,有效解決倒賣“回流藥”、假藥等欺詐騙保問題,保護群眾用藥安全。
從國家(安徽省)醫保信息平臺獲悉,截至今年3月底,安徽省各醫保統籌區均已成功上傳醫保藥品追溯碼掃碼數據,共接入定點醫藥機構38379家,其中,藥店接入17108家,接入率99.4%;醫療機構接入21271家,接入率95.5%,累計采集追溯碼信息4.36億條,為推動“無碼不付”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行“無碼不付”,主要是醫保部門與定點醫藥機構進行結算時依據追溯碼撥付醫保基金,對于醫藥機構追溯碼“應采未采”的費用醫保予以拒付,并不改變患者的就醫購藥流程,不影響參保人正常醫保待遇結算報銷。針對定點醫藥機構已采購的但藥監部門尚未完成全品種賦碼的藥品,省級層面統一建設“無碼庫”,按照“功能模塊省級開發、醫藥機構自主申報、系統智能初審、醫保審核認定、數據自動推送、經辦月結支付”等流程,實現未賦碼藥品數據的動態采集、審核與共享,醫保部門對醫藥機構已采購未賦碼的庫存藥品予以正常結算,保障醫保結算公平性。此外,醫保部門還開通線上申訴綠色通道,對因系統故障等客觀原因導致的采集異常情況,實行“先結算后整改”,防止“一刀切”。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